龙岩中心城区海绵城市达标面积17.3平方公里、占建成区面积的26.8%;水土流失治理“长汀经验”、汀江—韩江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等7项工作被国家发改委列入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模式在全国推广;紫金山体育公园项目被央视《新闻联播》宣传报道为“渗、滞、蓄”海绵理念的一个典范;中心城区小溪河综合治理入选水利部《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典型案例汇编》……“十三五”期间,我市投入30亿元,建成一大批海绵城市建设类项目,向海绵城市目标大步迈进,取得良好成效。
“今年我市成功入选2021年国家级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,获中央财政补助资金9亿元。首笔1.8亿元补助资金已下达我市。”8月24日,市财政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。
筑牢基础优势科学谋划项目
近年来,龙岩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充分践行海绵城市理念,同时建立与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相适应的长效机制,通过完善法规制度、规划标准、投融资机制及相关配套政策,为申报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打下良好基础。制定了“1+7+10”海绵城市建设规划以及9个海绵城市建设标准规范。
我市在全国设区市率先出台《龙岩市实施河长制条例》,出台了3部与海绵城市建设相关的地方性法规。特别是在申报期间,我市按照“新区以目标为导向、老区以问题为导向”的思路,积极做好海绵城市建设示范期间项目的策划工作,共组织开展专题研究会议及现场调研10余次,对申报项目逐个分析研判并制定具体目标,策划生成了119个项目,涉及城市公园绿地、污水管网建设、老旧小区改造等各方面,总投资55.43亿元。
同时,我市还建立健全海绵城市建设培训制度,2021年组织建设、施工、设计、监理等工程建设参建单位项目负责人开展两轮4场共计600余人次的业务培训,并前往萍乡、厦门等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进行实地学习考察,进一步提高相关人员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认识。
筑牢后方防线强化协调推进
龙岩是福建三大江——闽江、九龙江、汀江的发源地,是东南地区水源涵养核心区域,是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重点区域,创建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对我市意义重大。为了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,我市成立由市委书记、市长担任双组长的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,设立海绵城市建设服务中心,制定了《龙岩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实施方案》,统筹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,并将海绵城市建设纳入生态环境保护攻坚战、城市建设品质提升等考核内容。
此次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申报工作竞争激烈,全国共有近120个城市参与申报,但仅有前20名能够获得第一批次示范城市资格。申报工作期间,我市认真对标对表,加快补齐短板弱项,凝聚部门合力。市委、市政府前后5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讨论申报海绵城市有关事宜,对全市计划实施的海绵城市项目,除中央财政支持外,我市配套资金31亿元、引入社会资本15亿元,确保各项目顺利实施。
提升全局站位规划未来发展
“入选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只是一个起点,目前,我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达标面积占建成区面积的26.8%,到2025年,将达到50%。”市住建局城建科科长张扬帆告诉记者。
下一步,我市将完善并落实海绵城市机制体制,设立专职机构推进龙岩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及日常管理事务;启动编制《龙岩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总体规划》和《龙岩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建设控制性详细规划》等海绵城市建设顶层规划指导我市海绵城市建设,在给排水设施、公园绿地、道路广场、公建小区、片区开发等类别分别着力打造一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项目。
同时,通过不断完善海绵城市系统化方案,将海绵城市规划和工程建设管理体系结合,划出重点建设片区,进一步梳理策划2021-2023年度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清单,确保示范期末海绵城市建设满足考核要求。
“海绵城市是一个长期发展的工程,它不仅仅解决城市内涝灾害,雨水径流污染,淡水短缺的问题,更长远的方向是修复完善城市水生态资源体系,让城市的天空更蓝,绿化更绿,改善城市居住环境。”张扬帆表示,龙岩有着独特山地和生态优势,通过发挥自然山水优势,以“生态山水城”为统领,采取科学编制规划、完善标准规范、强化全过程管控等措施,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,提升城市韧性,一定能将龙岩打造成为山地丘陵地区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。(来源:闽西日报)